个案工作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个案工作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个案工作报告1一、前言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尚未形成自己的个性,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二是青少年大都通过角色模仿来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所以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也易把不良行为作为自己模仿和参照的对象;三是情绪和行为倾向于两个极端;四是个体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伤害。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了人的个性,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区域除了家庭、学校就是社区。相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地区,往往是社区文化环境欠佳,亚文化盛行的区域。“社区文化为社区居民所共享,同时也强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样一来,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求开展有效的社区工作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给予青少年一片干净、祥和的成长空间。
二、开展社区工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性
(一)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社区是他们的主要成长空间
据粗略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一年中约有170多天的节假日和双休日,而这么多时间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里度过的。他们在社区完成课后任务,在社区里玩乐。所以社区内的状况对他们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区是青少年直接接触的外部环境,社区环境和社区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对人对事的态度和个性的形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个性还未形成,边缘性强,可塑性也强。从他们接触的人和事上可以看到他们社会化后的影子。社区文化会被青少年所内化,当然也包括黄赌毒等糟粕文化。甚至是社区结构布局对青少年都有重要影响。如果社区楼下就是游戏室,这无疑会增加楼上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打游戏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开展正式、系统、专业的社区工作对这些进行管理就显得很必要了。
(三)青少年会有许多要求寄托在社区上,包括学习的机会、劳动就业的培训、提供解决日常问题的途径、增强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等等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会把很多人甩在精神或者物质的困境中无法自拔,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帮助,而不能自立的青少年更需要借助专业社工的力量。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不仅对外界依赖性强,而且对资源需求量也大。两个同样资质的孩子,一个投入大资金、大精力进行培养,一个则是有限的经济支持,甚至是食不果腹,两个孩子的未来也极可能是天壤之别。这就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使它得到最优配置,让每个人都获得健康成长的保障。
三、社区青少年服务的现状
(一)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活动、计划无法付诸实践
由于目前社区青少年工作开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再加上许多工作都依靠政府实行,所以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捐赠也非常有限。
(二)对社区青少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有部分社会工作者都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把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完全归于家庭和学校,似乎没有社区、社工什么事,忽略了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三)专业的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薄弱
社区工作者多是年龄较大、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的人,很少有能够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专业服务给青少年服务对象的。“吵就劝,错就骂,行不通就撤”的现象大量存在。
(四)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认识不到位,导致服务定位不正确
许多年以来,社区各项服务都是由政府倡导和组织的,社会大众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缺乏,而且这种由上级命令式的服务工作在执行时会缺少灵活性,各级工作人员难免在工作中加上自己的价值因素。
(五)我国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实践还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青少年服务工作的发展滞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市社区开展了服务内容有限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地域差异大。此外服务的制度规范性不强,一方面制度不完备,另一方面存在有规范不遵守的现象。
(六)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在最初提出社区服务概念的时候就带有很大的经验性色彩,不同行业的人们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解释的。他们着眼于多种多样的具体工作,始终不能站出来顾全社区整体的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发展始终滞后,没有深刻的突破和创新。没有理论的指导社区工作的开展也失去了活力,与专业化道路有了很大的偏离。
四、发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思路
(一)拓展服务经费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这是发展此项工作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鼓励社区经济实体的发展,为社区工作发展提供资金,充分发挥这些经济实体的作用,并保证资金确实有效地用在社区青少年服务上。要调动广大居民积极性,扩大社会参与度,赢得更广泛的社会捐赠。此外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服务对象进行有偿服务,以服务养服务,这种经营的方式也会促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要让全社会包括社区工作者对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加大社区工作宣传力度,使得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树立正确、全面的认识
通过社区内宣传、社工服务上门、新闻媒体宣传等改变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以寻求社工帮助为耻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可以找社工,第一时间想到社工。同时工作者也应把服务青少年视为自己的天职,不能拒绝、推脱。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
(三)提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专业素质
成立一支专门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对工作者进行培训,实行考试上岗,实施严格的按能力晋升制度。同时可以招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聘请离退休社区工作专家,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
(四)肃清社区文化环境,弘扬传统美德,活跃社区气氛
青年文化是一种从属文化,它永远被镶嵌在特定的主导文化之中,且大多数情况下与主导文化是一致的。不良的社区文化必然导致不良的青年文化,在不良文化下成长的青少年就是不良青少年。社区工作者可以向社区居民讲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则,对好行为加以称赞、奖励,对好精神加以弘扬等。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养成正派的生活习性。
(五)扩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服务范围,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工作不能局限在对少数青少年提供已有的几项服务。而应满足居民多层次、多种类的需求,应设法开辟各种渠道,为青少年群体提供学习指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 ……此处隐藏1820个字……少。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偏激。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目标基本达成,自然结案。
(二)结案处理方式及建议
社工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即将结案,并及时处理离别情绪,与服务对象相约后续通过电话、QQ等方式跟进服务。
七、专业反思
(一)一般技巧分享
服务过程中,社工注意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辅导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尊重、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同时运用面谈、家访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与肯定;结案时,注意服务对象离别情绪的处理,给出建议意见,并制定好跟进计划。
(二)个人感受分享
整个服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关系融洽,采用面谈辅导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加速了服务对象的改变。社工和服务对象都获得了成长。但是,本案是贫困单亲青少年家庭,在介入过程中,社工除了在家访过程中,给与服务对象一些物质帮扶,没有能够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服务过程,由于社工认知度低,资源整合难度大,没能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个案工作报告3一、背景资料
案主小苏(化名),今年25岁。20xx年小苏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专业也很不错,但是换了五六个工作,他都不满意,最长的一份只坚持了3个月。后来,小苏就干脆不再找工作了,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了,在家里做起了啃老族。从此他就成了妈妈的一块心病。
简单与小苏谈话后得知,小苏不满意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和同事相处不太融洽。他说:“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我就不说话,其他时候也只有工作上面的一点交流,可能他们也会觉得我比较不爱说话吧。在我自己的感觉里面,就是很压抑,特别难受。感觉难以和他们交往。”说话过程中小苏故意挡着脸,像一个屏障。他坦言:“这样会觉得安心一点,和周围世界有一个缓冲。可能是有点自卑吧。
而从高中同学小王讲述得知:小苏是新转来的同学,刚好考试的时候用铅笔涂答题卡,我无意中看到小苏拿了一只铅笔用手在剥,用牙齿在咬,一个人很沉默地坐在那儿,走过去看了原来是没有工具去削笔。小苏解释:害怕去和周围不熟悉的同学接触,因为不熟悉,所以也就没法借。
苏妈妈说,小苏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没有什么朋友,放假的时候小苏就是经常呆在屋子里,很少出去。但是苏妈妈也很少对他有什么要求,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虽然是小孩,也有独立意识,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他,所以也没有强制他与别的小朋友出去玩之类的。
小苏觉得自己的性格与从小妈妈对自己过于冷漠有很大关系:“在我感觉,母亲在和我交流的时候,很少表达感情,也很少关心我的感情,小时候谈稍微深入一点问题的时间都没有,从来不来考虑到我的心情。”“她做事情,从来没有我插手的余地,或者没有去插手的必要。只是我完全可以去依靠,好像我什么都没办法给她做。”在自己不满3岁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离婚了。妈妈每天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和自己交流的时间就非常少,即使周末去公园玩,妈妈也只是在旁边看着,从来不和自己一起玩。“我知道母亲不容易,就想帮帮忙,但是总觉得母亲拒自己于千里之外。”
现在在家里,小苏每天对着电脑,很少做家务,晚睡晚起,妈妈下班做菜给他吃。
(注:案例来源为本博客,感谢沈狄姐上传的案例)
二、资料收集
探访案主生活的环境,包括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关系统资料,做出以下评估分析。
三、评估和判断
问题一、案主对于工作不满意,有自我放弃的倾向
表现为:经常更换工作,每份工作坚持的时间都很短;在工作中并没有感到愉快或有成就感;现已放弃工作在家,处于待业状态
原因:性格过于内向,导致与周围同事的接触和交流过少,人际交往形成障碍,致使其更加孤立并倍感压抑,越来越逃避工作与各种社交场合,最后严重到放弃工作
问题二、从小性格非常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突出
表现为:外在穿着及打扮即显示出距离感(突发遮住眼睛);无法融入同事的谈话中;学生时代不敢向同学借文具用品
原因:父母离婚较早,案主较少体验到父母给与自己的关注;与家人的交流很少
问题三、案主与家人(主要是母亲)关系较为冷淡
表现为:案主辞职在家后主要是面对电脑,也很少做家务;也极少与家人交流
原因:案主的母亲一直以来对案主表现较冷漠;虽然担心他,但是又觉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因此没有表现出对他的过多的关心
服务目标:
具体目标:增加与母亲的交流,在家中承担一定份量的家务;多走出门外与邻居及周围的人聊天谈心
中期目标;尝试建立起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信心,并重新尝试寻找新的工作
终极目标:协助改变其较为冷漠孤僻的性格,发展出成熟的与人社交的能力,正确认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
个案工作报告4洋洋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都在私企工作,平时工作较忙,还经常加班,所以洋洋在放学后经常是一个人在家。因为没有人看管,洋洋回到家中,通常都是先看电视,或是玩网络游戏,直到很晚才开始写作业,总是玩够了才肯睡觉。洋洋的老师向家长反映,近期洋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还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洋洋的父母得知这些情况后很着急,他们也知道总是让洋洋一个人待在家中,会使他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影响学习,而且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他们很不放心,但又没有其他的办法。
【问题】
假设你所在的社区有很多与洋洋有相同问题的孩子,请为他们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问题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社区中的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较忙,还经常需要加班,在放学后存在着无人看管的问题,他们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一个人在家,存在着安全隐患。
2.个案服务方案
(1)方案目标
1)协助家长指导及照看孩子。
2)培养孩子们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功课及学业,增强他们对学
习的兴趣。
3)指导孩子们正确的交友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健康的娱乐活动。
4)培养孩子们积极的人生观及良好的品格。
(2)方案实施策略
1)与社区学校进行沟通,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资源,为有需要的孩子建立课余托管
服务场所。
2)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3)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组织游戏,满足社区内小学生康乐活动的需求。
4)将具有相同兴趣的孩子组织起来,开展小组工作。
5)聘请社交技巧、自我照顾能力、公民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开展相关的讲座、别辅导、发展性程序、家长咨询等服务项目。
(3)方案执行 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 家庭成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